河南全力構建縣中高質量發展良好生態
教育動態
■ 我省共有普通高中970所,其中縣中575所。無論從辦學規模還是從師生人數上看,縣中都占據了“半壁江山”
■ 縣中發展提升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面較廣,亟須從營造良好的教育生態、建立科學的治理體系入手加以解決
■ 對于當前縣中發展而言,辦學思路是否緊跟新課程、新教材、新高考等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方向更為重要
全力構建縣中高質量發展良好生態
規范招生管理、健全教師補充激勵機制、實施托管幫扶工程……12月14日,省教育廳等十部門發布《河南省“十四五”縣域普通高中發展提升行動計劃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到2025年,縣域普通高中(以下簡稱“縣中”)整體辦學水平顯著提升,縣中生源流失現象得到根本扭轉,縣中校長和教師隊伍建設明顯加強,縣中辦學經費得到切實保障,學校建設基本實現標準化,縣中教育質量顯著提高。
《實施方案》的出臺,為整體提升我省縣中辦學水平,更好適應新課程實施、高考綜合改革和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提供了政策保障和發展契機。我省縣中發展現狀如何?面臨哪些困境?《實施方案》如何落實落地?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進行了深入采訪。
多措并舉、綜合施策
不斷增強縣中生源動力、辦學效力、隊伍活力、育人潛力
“縣中改革發展關系縣域基礎教育振興發展的大局,寄托著廣大鄉村學生對接受更好教育的美好期盼。我省共有普通高中970所,其中縣中575所。無論從辦學規模還是從師生人數上看,縣中都占據了‘半壁江山’。”在教育部今年開展的縣中網絡調研座談會上,省教育廳總督學劉林亞就我省縣中發展現狀、面臨的困難和挑戰等進行介紹。他指出,近年來,我省大力振興縣中,在招生政策、辦學條件、教師隊伍建設和育人模式上,多措并舉、綜合施策,不斷增強生源動力、辦學效力、隊伍活力、育人潛力,縣中提升發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實效。
狠抓招生管理,增強縣中生源動力。我省于2010年搭建了統一的省級中招電子平臺,實現了考生信息采集、志愿填報、招生錄取、學籍注冊一站式辦理。嚴格控制公民辦普通高中招生范圍,除特殊類型班外,一律不得跨省轄市招生。對存在違規招生的學校嚴肅處理,為縣中保住優質生源,增強其發展的內生動力。我省新鄭市等部分縣(市、區)探索“均分生源”的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實現了生源質量的均衡分配,促進了轄區內普通高中協調發展。
做好資金保障,提高縣中辦學效力。2019年,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改善普通高中辦學條件切實解決大班額問題的意見》,著力補齊短板、夯實基礎。中央和省級財政每年專項投入近10億元,全部用于縣域薄弱高中改造,推動和帶動市縣投入220億元,全省校舍竣工面積達605.8萬平方米。截至2021年年底,全省普通高中大班額占比較2018年下降53.73%,超大班額占比下降28.73%。完善經費保障機制,將縣城和農村地區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經費標準提高至每生每年不低于1000元。
提升教師素質,調動縣中隊伍活力。深化“縣管校聘”改革,給予縣中更大教師調配權,暢通流動渠道,吸引優秀師資。持續加大教師調整補充力度,省委省政府出臺文件,要求各地在依據規定標準完成普通高中教職工配備的基礎上,按不低于10%的比例增加走班教學所需教師。切實提高教師待遇,落實中小學教師“一補兩貼”,設立地方教齡津貼。提高高級職稱崗位結構比例,在原有基礎上提高8%左右。實施校長培訓項目、高中省級骨干教師專項培育計劃、高中教師新高考適應能力提升行動等,持續提升縣中教師隊伍質量。
推動教學提質,挖掘縣中育人潛力。今年,我省先后遴選了普通高中省級新課程新教材實施示范校33所、創建單位84所,其中54所縣中入選;遴選普通高中省一級學科基地24個、二級學科基地52個,其中12所縣中的13個學科入選。全面實施普通高中新課程,從2018年起,總計投入資金1500萬元用于普通高中新課程培訓,覆蓋了全省所有縣級教育行政部門、教研部門、高中校長和一線教師。實施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1256”工程,圍繞新課程實施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設立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研究課題,首批有54個縣中課題立項。
一系列舉措有效緩解了我省“縣中塌陷”,蹚出了一條促進縣中發展提升的路子。今年2月,在教育部召開的“十四五”國家基礎教育重大項目計劃實施部署工作會議上,我省就促進縣中發展做了典型發言。
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
努力破解“縣中塌陷”的困局
目前,縣中規模超過全省普通高中學校總數一半,辦好縣中對鞏固提升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水平,帶動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作用十分明顯。但是一段時間,一些地方出現了“縣中塌陷”現象,縣中優秀生源和教師流失比較嚴重、基礎條件相對薄弱、教育質量有待提高等較為突出,引發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在不少地方,許多經過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發展起來的歷史名校,在一些“超級中學”的擠壓下,輝煌多年的“縣中模式”整體消解。
導致“縣中塌陷”的原因不盡相同,有外部原因,也有內部原因,但毋庸置疑,著力解決“縣中塌陷”問題,提升縣中的教育質量,已成為“十四五”時期教育改革發展刻不容緩的目標任務。
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表示,盡管近年來我省縣中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同時還存在一系列問題和困難:一是當前我省普通高中發展模式單一、同質化嚴重,推進普通高中多樣化特色化發展還有一定的工作難度;二是部分縣中還存在片面追求升學率、唯分數的現象,科學的育人觀念還需要進一步改變;三是受區域經濟發展和經費投入等方面的影響,區域之間、學校之間教育發展不平衡,部分縣中的辦學條件還需進一步改善;四是新高考實施后,學生對學科選擇的多樣性和不均衡性,將引發物理、地理、歷史等學科教師結構性短缺現象,需要妥善應對。
“《實施方案》的確是直指解決當下制約縣中發展突出問題的關鍵,明確提出了‘生源、教師、經費、條件、改革、質量’等短板弱項的突破目標、解決路徑和實施要求。”河南省淮濱高級中學校長李明表示,“但是縣中發展提升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面較廣,面臨的矛盾、難題非常多,亟須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從營造良好的教育生態、建立科學的治理體系入手加以解決。”
健全縣中發展提升保障機制
擺脫路徑依賴,促進縣中高質量發展
《實施方案》指出,將通過規范招生管理、健全教師補充激勵機制、提高縣中教師能力素質、實施托管幫扶工程、改善縣中辦學條件、完善縣中經費保障機制、提高縣中教育質量等主要舉措,健全縣中發展提升保障機制,全面提高縣中教育質量。這些舉措既有針對性,又有系統性,打出的政策“組合拳”,為幫助縣中走出發展困境提供了堅實可靠的政策基礎。
“我們一定要搶抓機遇,乘勢而上,提質發展,重點要做好以下三點:一是要抓教師。縣中要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提質發展的‘牛鼻子’,采取多種方式強化教師專業素養,努力打造一支與縣中提質發展相匹配的高素質教師隊伍。二是抓學生。積極探索轉變育人方式的新路徑,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優化課程設置,不斷完善管理服務,解決好學生的學、住、行等問題。三是抓合力。堅持家校社協同育人,強化政府、家庭、社會對縣中的關注、理解和支持,最大限度地提升教育合力,賦能縣中教育。”內黃縣第一中學黨委書記、校長楊剛雷在學習了《實施方案》后,干勁十足。
河南省普通高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河南大學教授蔡建東表示,《實施方案》的頒布將極大改善我省縣中發展的環境,但在利好的環境下能否提升縣中的整體辦學質量,關鍵還是在于每所縣中學校在新形勢下的自身發展能力。對于當前縣中發展而言,生源、師資、辦學條件固然重要,但辦學思路是否緊跟新課程、新教材、新高考等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方向則更為重要。這需要縣中進一步樹立正確的教育質量觀和政績觀,擺脫路徑依賴,有魄力有勇氣跳出“縣中模式”的怪圈,樹立自主發展信心,聚焦多樣化特色發展,在自主創新實踐中穩步推進學校育人模式轉型,促進學校高質量發展。
來源:河南省教育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