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試將至,這20個“加分”錦囊快告訴孩子!
教育動態
01選擇題做完就填答題卡
這是針對考試會有答題卡的科目,為避免非智力因素失分,一般做完選擇題就填答題卡。這時填答題卡心態較平靜,不會因為擔心時間不夠而出現涂寫錯位的情況,避免在最后時間較緊的情況下因匆忙而涂錯、涂串或是沒有涂完而造成遺憾。
02考前看相關資料轉換思維
考前最好看看復習資料,并不是要記住什么知識點,而是讓大腦提前進入狀態。建議大聲朗讀下一門科目的課本,可促使自己進入狀態。
遇事都往好處想
看大題時,先不想該怎么做,只是看它如何表述,甚至跟自己說“這題我會做,第一問認真看就能做對”,讓自己有一個平和的心態答題。
在一場考試中把會的都做對其實就是超常發揮了。
時刻給自己打氣,把對自己的期待放低一些,心態就平穩了,這可以使思路更順暢,超水平發揮也就很正常了。
別看他人的做題速度
考場上不要左顧右盼,觀察別人做題的進度,萬一人家比自己快,會給自己壓力。
在開場前和比較熟悉的老師、同學主動打個招呼。即使是不認識的老師,也可問候一聲“老師好”,一般老師都會像老朋友似的回以微笑,這可以緩解緊張的情緒。
有心理學家研究證明,人在平穩或是心情高興的時候,更容易發揮出自己的水平。
作文可從試卷中找靈感
做題就像交朋友,每一道試題就像一位陌生的朋友,你第一次見到他,或許不認識他,但通過聯想和遷移,可以找到與其有關的其他題目,就像我們要了解一個人先了解他周圍的朋友一樣。
如果作文實在是沒有靈感,可以翻一下前面的閱讀甚至選擇題,需要的只是一個突破口!
答題要冷靜,巧用考前5分鐘
對于每一學科的考試,我們都應該有自己的考試策略和答題風格。即考試時間的規劃、答題的原則、遇到問題時的心理準備與應對方法、如何調節自己的答題方案等。
計劃不如變化快,我們的計劃要隨著試題的難易程度隨時調整,目的是在有限的時間里有質有量完成每一道試題。
要隨機而動,在發卷后的5分鐘里,瀏覽一下第二卷的試卷結構和試題的分布、難易程度等等,初步制定出本試卷的答題計劃和答題順序。
先易后難,先熟后生,充分利用這5分鐘做規劃。只有這樣才不至于把難度較大的先做而浪費了時間和精力。
保持平常心
建議學生們做大型綜合題適當慢些,爭取一次做對,這種題目如果發現錯誤,再去修改很耗時。
保持平常心,就是在合理計劃前提下,有步驟、有方法地把試題高質量完成的一種答題境界。
在做題時,不要著急,按照讀題審題、形成思路、規劃答題、反思檢查這四個步驟按部就班對待每一道試題。
如果能夠按照這四個步驟去對待每一道題目,那么你的心態也就很快平靜,思路慢慢打開,心情也就舒暢多了,也不會患得患失了。
時間分配不要“頭重腳輕”
考試時間要合理分配,不要“頭重腳輕”或“頭輕腳重”。題目爭取一遍做對,不要寄很大希望于檢查,因為時間不會很充裕。
面對特別難的題,時間實在不夠就勇于放棄。
看著眼熟的題更要留心
遇到熟題或是似曾相識的題目,一定要小心,更要認真審題,看看是不是真的是原來的熟題,要克服定勢防止粗心。
熟題當作生題做,生題按程序做,繃緊這根弦,能避免低級錯誤的出現。
考試時絕不能被似曾相識的題目所迷惑,還應該按照審題、抓題干的關鍵詞、看清要求、找準解題依據、設計書寫的布局,做完后還要反復檢查反復看。
做題質量比數量更重要
考場上做題不要糾結,一定記住最核心的目標“盡最大的努力發揮自己,爭取自己最好的成績”。
把做的題全做對,質量比數量更重要。
薄弱環節放最后
不管干什么,都不要先做我們最不擅長的工作,因為不熟悉的工作消耗的精力大、耗費的時間長,還不容易做對,那樣會影響我們的做題情緒,從而導致后面的容易題目沒有信心去做。
要先做簡單的試題,耗時少,準確率高,后面才會越做越有信心。
規范地把思路表達出來,才能夠得到好的結果,所以,不管是打草稿還是在試卷上答題,都要規范認真,成為一種習慣。
打草稿也要有順序要規范認真一些,這樣在檢查的時候就會省很多的精力與時間,也很容易檢查出自己的錯誤,最好是逆向檢查法,這樣發現問題的機會更大。
弱項考題不放棄
如果弱項考題一開始做不出,可在題前做下記號,檢查時再思考。
在其他題目都做完的情況下,你的心情很輕松,沒有了剛剛開始的緊張感,思維也比較開闊了,所謂的難題的解題思路可能一下子就豁然開朗了。
檢查時別輕易改答案
考試不單是知識的考驗,還是對心理和體力的檢驗。
在剛開始考試的時候,我們的精力很充沛,頭腦很清醒,問題的分析和反應也較快、準確度也高。
而到題目都做完了回來檢查的時候,由于體力已耗大半,腦子有點累了,這個時候做題的效率和準確度急劇下降。
提醒學生,有時候要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覺,沒有絕對把握不要改答案,其實概率差不多。
讓自己睡個好覺
休息好是人精力充沛的保障,任何考試都不要恐嚇自己,影響休息。
大膽睡覺,什么也別想,不就是考試嗎?就是睡不著,也要躺在床上閉目養神,也是休息。
答題不要總看時間
有效地控制好時間,這是考試必須有的技能。但不要經常看表,那樣會給自己心理造成負擔,容易緊張著急。
一場考試最多看兩次表:一是做完選擇題看一下時間,合理分配一下第二卷的答題順序與思路;二是在接近考試結束還有15分鐘的時間里,以便做出試題的取舍與檢查安排。
少留意監考老師
監考老師是為大家服務的、維持秩序的,看老師不要緊,跟老師微笑一下,你自然就不會緊張了。
吃穿用盡量不換新
有些同學可能想在考試當天使用新文具、穿新衣服等,建議考試當天的吃穿用盡量不要換新的。
文具用平時用順手的,吃穿也和平時差不多,這樣才可能保持一顆平常心去面對考試。
按照平時的心態去考試就可以了,刻意去準備一些平時不用的東西,反而對自己還有一種莫名的壓力。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順手的工具做事效率最高。
考試是一個學期學習成果的檢驗,一般都針對那些必須要掌握的常規技能與重點,考試前的最后幾天,可以把知識點梳理成“思維導圖”。
整理過程中理清自己的思路,檢查知識體系的漏洞,有助于學生快速地在考試中形成思路。
可以針對薄弱的科目做一套模擬題,感受一下做套卷的氛圍、流程,修正自己做套卷的策略,弄清楚整場考試的時間安排及自己遇到各種情況時要做出的合理反應,做到心里有數。
懂得放棄
有些題實在找不到思路,該放棄就放棄,不要貪心,覺得分數太高不舍得放,這樣只能浪費時間和精力。
學會放棄也是一種精神,此題的放棄是為了其他題目的收獲,所以放棄也是一種成功。
最后,在掌握了知識脈絡后,適當放松下自己吧,可以聽聽輕松的音樂,或者做點運動宣泄下壓力舒緩下情緒,睡個好覺。
這些“加分”錦囊
各位老師家長
快講給孩子吧~
來源:中國教育報